光伏發電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自去年6月我省啟動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以來,這種低碳環保的發電方式受到許多市民的追捧。在屋頂安裝光伏電站究竟有什么好處?居民可享受哪些光伏政策紅利?開展光伏發電應用能給贛州帶來什么?針對市民關注的諸多問題
前景雖好居民有顧慮
與邱忠波一樣,章貢區居民何衛偉幾年前就開始關注屋頂光伏發電。去年6月,全省啟動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感覺“時機到了”的他卻在簽訂合同最后一刻放棄了申報。
記者了解到,在省能源局確定的首批全省11家工程供應商當中,并沒有贛州本地的企業。經過優選,我市確定了3家本地代理商,為居民提供成套產品及安裝、調試、并網和售后等一站式服務,而這些代理商承諾的系統質保期限均為5年。
“也就是說,電站剛剛回本,質保也失效了。而一個戶用光伏發電站使用壽命達25年,使用時間越長,越容易出現問題,還要面臨企業倒閉的風險。”這樣的矛盾讓何衛偉最終選擇了觀望,“如果產品質保能延長到15年以上,我就沒有顧慮了。”
何衛偉說,目前國內光伏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現象,導致光伏組件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利潤率非常低。供應商(代理商)受利潤制約,往往在質量保障和售后服務上存在短板。他希望能源主管部門協調、監督供應商(代理商)把好質量和服務關,讓居民使用更放心。也希望供應商能有贛州本地的企業,聯系更方便,服務也更有保障。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考慮到屋頂產權問題,不少市民雖然非常支持家庭光伏電站項目,但由于缺乏合適的屋頂資源,只能“望洋興嘆”。
“光伏發電對屋頂的高度要求并不高,像別墅、復式樓、獨棟的居民住宅都具備良好的安裝條件,也可以在自行車棚和商務停車棚頂上安裝光伏組件。”市發改委能源科科長朱曉紅說。
幾名已經安裝了屋頂光伏電站的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投資回報角度來說,推廣屋頂光伏發電帶來的社會效益遠大于經濟效益。一是受天氣季節影響大,發電量預期不穩定,回報周期偏長。二是使用居民家庭用電多集中在晚上,太陽能卻只能在白天發電,這造成用電和發電的錯位,太陽能白天發的電大多流回電網,住戶晚上使用的實際上是電網供應的電。
以上種種,都是屋頂光伏發電在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從低碳環保,從政府的推廣等方面來看,前景無疑令人看好。
作者:張昌禎 張惠婷 來源:贛南日報
責任編輯:ccpit2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