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美“雙反”寒冬到觸底反彈,中國光伏企業幾經沉浮。今年,在最能體現企業實力的各大行業活動、會展上,有些光伏企業仍舊哭窮,但有些企業開始在舉手投足間顯露貴氣,再有甚者,英利2億買下南非世界杯賽場廣告牌,漢能太陽能光伏板驚艷植入好萊塢大片《超驗駭客》等等,這類“土豪”行徑在光伏企業中也
上游接近盈虧點
關鍵詞:技術進步 與中游組件生產板塊直接受益于國內終端應用市場需求旺盛不同,上游受到下游利好的效應存在滯后,加之我國約有60%份額的多晶硅市場被海外產品占據,因此上游依靠下游帶動的模式并不能完全成立。行業內部則多將“回暖”的主要原因歸結于技術的進步及成本的下降。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多晶硅均價同比上漲29.3%,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今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6.2萬噸,同比增長100%。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多家骨干電池企業扭虧為盈,部分重點企業實現延續盈利。
上游企業技術進步的動力一方面來源于光伏應用終端對長線回報率的日益重視,這要求上游企業對于原料采購的標準更為嚴格,進一步推動了技術指標的提高;另一方面,光伏上游企業在全盛時期依靠產能擴張形成的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的模式,在行業面臨大洗牌的現在已不再適用,企業降低成本更多只能依靠技術進步、提高競爭力來實現。
很多公司都在今年推出新的技術新技術,如單晶系統、邊框改造等等。這些技術革新舉措不僅能夠大大提升光電轉換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每瓦的安裝成本。
不過這一系列發生在光伏上游板塊的可喜轉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盈利狀況,但尚不足以將上游企業完全帶出虧損泥潭。而工信部在發布樂觀數據的同時也向表達了對行業的擔憂,“目前光伏制造業虧損狀況未有根本性改變,從長期角度看行業仍面臨深度調整。”
光伏上游板塊本身具有高投資、高耗能等特點,且企業貸款歷史包袱普遍較重,因此在行業的“回暖”初期,上游企業的整體盈利狀況還在“盈利平衡點”上下徘徊。
作者:李自琴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