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銅銦鎵硒技術路線有待觀察,是因為對于不懂技術的筆者來說,只好用市場份額來判斷一種技術路線的優劣,F實是,在薄膜技術不同路線之爭中,堅持碲化鉻的Firstsolar市場份額最大;在薄膜技術與晶硅技術的市場之爭中,薄膜的市場份額是萎縮的,晶硅已然占據了九分天下,并且市場份額還在不斷擴大。如果一定要談技術領先性,李河君說銅銦鎵硒是第三代光伏技術,卻有專家不認可這一點,還有專家告訴筆者有機光伏的鈣鈦礦才是第三代。
李河君喜歡當老大并且敢于表達出來,許多企業家也想當老大卻不敢表達出來,其實,一國經濟之騰飛需要龍頭企業和偉大企業家,中國光伏強大國際競爭力之維系更需要龍頭企業和偉大企業家。伴隨原來尚德的倒下,媒體近來又在神聊誰是光伏產業的新盟主,比如《高紀凡:光伏行業新舵主?》,比如《瞿曉華:沒做過老大的光伏穩健派》。這一現象的背后,既是編寫產業故事的邏輯需要,也是產業發展階段的客觀存在。2004年至2011年的全球光伏產業高速發展,奠定了中國光伏產業領先國際地位的同時也奠定了中國光伏企業的領先國際地位和排序,施正榮則成為那一時期的光伏杰出代表人物。今天的光伏產業,伴隨市場格局的變化和金融資本構造新商業模式的出現,即使原來的無錫尚德仍舊存在、施正榮仍舊領軍,中國光伏企業重新排序、企業領袖再造也是必然。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加工業已經從草莽走向成熟,從野蠻生長轉向更加追求商業信譽,筆者以為,要成為領袖企業家,企業的規模和業績先于他人十分重要,企業家的商業信用高于他人也十分重要。縱觀中國光伏十幾年發展史,號令天下的人武功固然重要,德行天下也十分重要,筆者甚至以為過去尚德恰恰敗于后者的功力不足。在當前重新構造光伏企業格局和排序的關鍵時刻,漢能的長處是有來自水電的豐厚現金流,短處是作為后來者尚未形成成功的商業模式。特別是作為后來者、新能源商會會長單位,如何獲得業內的更多共鳴,已經不僅事關漢能的企業偏好,而且事關一種社會的責任,所以對于業內的質疑,應當引起李河君更多的重視。
“鋼鐵俠”馬斯克無疑是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從12歲賣出自己編寫的游戲代碼,到現在實現SpaceX太空火箭的商業運作,馬斯克狂言很多,狂想更多,但正是因為他不斷把“狂言”變為現實,反而贏得人們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以至于當他提出要實現變8小時行車時間為為30分鐘的膠囊火車這一不可思議的事情時,人們不是質疑,而是期盼。
對于筆者的“有待觀察”,希望李河君持有一種“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態度,因為在科學和事業成功的路上,自信一定比不自信重要;對于業內的質疑,如同過去金安橋電站的成功是對過去質疑最好的回答一樣,李河君把今天所說的話變為令人信服的現實就是對今天一切質疑最好的回答。
(補充說明:筆者清楚地知道本文開始引用的“2012年實現3G瓦”或是原作者,或是印刷的筆誤。相信讀者會更加關注于一種思考,而淡化一些小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