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應對:布局重新來,力爭到底
由于受到歐美國家“光伏雙反”的打擊,國外光伏市場日漸萎縮,大多數光伏企業開始將更多的目光轉向國內市場。隨著近年來政策的出臺,國內市場開啟,光伏逆變器市場需求也隨之升溫。根據《2014年光伏逆變器中國市場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逆變器銷售額的迅速增長,收入從2012年的4億美元迅速增長到8億美元,增長超過100%,國內企業占據排行榜頂部。
盡管市場空間巨大,但由于華為的進入,許多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趙磊表示,華為進入后,將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源迅速降低成本,以低成本搶占市場,擴大其市場份額。
此外,逆變器行業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逆變器行業已進入價格戰階段。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大功率逆變器產品由每瓦約0.8元左右下降至目前的0.4元左右,甚至已經到了惡性競爭的地步。
因此為進一步擴大逆變器市場份額并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一些企業開始進軍電站承建。其中熱衷于EPC產品模式的代表企業包括特變電工 、南車、科諾偉業。而自去年至今,陽光電源這家逆變器龍頭老大已悄然布局超過2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
“從去年開始,陽光電源也開始涉足電站承建EPC,2013年電站相關收入達到6.6億元,總計承包EPC工程20萬千瓦。”陽光電源副總裁趙為表示,電站開發業務是該企業在裝備制造投資中,地方政府給予的一些資源。這樣做既可以促進逆變器、EPC業務在國內地區的業務拓展,還可以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但是,以逆變器為突破口的華為其實也有更大的野心。在華為第二步戰略中,提供光伏電站的智能解決方案才是其最為關注的目標。據悉,2014年上半年,華為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累計獲得訂單超過200萬千瓦。日前,華為還為山東力諾鄒城電站項目提供了4M兆瓦的智能光伏解決方案。
“隨著規模性的太陽能電站在中國開始陸續建設和投入運行,如何實現光伏電站眾多設備的實時數據準確完整采集及數據的長期保存,如何實時了解電站的運行狀況,如何滿足上一級系統或電網調度系統的監控需求,是電站業主和電網公司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都在倒逼著華為將光伏電站智能化提上日程。”劉云峰說,“華為具備深厚的數字信息技術積累,將積極創新與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