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大力提升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尤其是頁巖氣。在這方面我國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2012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能源比例中,天然氣只占4%多,而世界平均為24.5%左右,即低了20%多。最近一些數據表明,我國的頁巖氣的儲量可能是世界第一。在頁巖氣方面,美國走出一條成功的道路。我認為頁巖氣的開發和利用應該成為能源生產革命的重要選擇。近些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的社會認同度較高,我個人感覺在頁巖氣開發利用技術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如果我們能在能源結構提升20%多天然氣,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即把煤炭比例降低30%,由現在的70%變成40%,中國的碳排放就會合格,霧霾也不用恐慌了,環境就有希望恢復甚至超過10年前水平了。
四是一定要做到節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能源效率低、浪費嚴重。我國本來就是人口眾多、資源匱乏、勤勞節儉的民族,雖然我們一直在提倡節能,但是這些年來有些扭曲。通過大排量汽車、豪華式住宅等“土豪式”消費等方式消耗、浪費大量資源。我們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一滴水,匯聚起來就數量驚人。倡導全民節約是應對能源危機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不用成本,立馬見效。大型火電機組要降低1克的供電煤耗,難于上青天。而我們要節約能源有時是舉手之勞。供電煤耗320克的一度電從發電廠輸送出來,加上線損等各種損耗,送到我們手中,折算成原煤就是1斤,也就是1公斤二氧化碳。我們節約一度電,不僅節約了能源,也是保護了環境。環境興衰,匹夫有責。十幾億中國人民始終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只有人人都參與進來,才會在最大程度上發揮節能的潛力。
在國內和國際能源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我國進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顯著的優勢。一是我國已經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作為長期戰略,而且將加快實施一系列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二是中華民族具有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國家倡導的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億萬人民群眾具有極大的積極性。能源革命任重道遠,但是我相信,我們一定能走出能源革命之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