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碳金融小規模試水:誰能抓住10億噸排放背后的企業

2014-06-24 11:46:43 太陽能發電網
隨著國內試點市場的發展,立足于現貨市場之上的碳金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近期舉辦的地壇論壇和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碳金融成為會議討論的重要內容。 發展碳金融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于未來我國碳市場的發展情況。據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

 

  碳金融最終服務實體經濟

  10億噸是一個實體經濟。

  不過,盡管金融機構對碳金融抱有積極的態度,落實到碳市場的主體企業上,卻仍存在一些微觀層面的障礙。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氣侯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服務總監陳曉燕說:“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對碳管理,實際上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或者是哪個部門去負責。企業大部分都會把碳的管理工作交給環境管理部門。有些企業設立了可持續發展部門,但很多負責的人員實際上層級并不是很高,在進行投資決策和預算制定方面存在一定障礙。”

  對此,安永提出了一套能源排放成本優化工具,用來幫助企業管理好自己的碳資產。“這個工具它的一個目的是很好的評估自己能效減排的投資,另外可以降低能源排放的成本;同時,會在企業的預算編制的前期就把這方面的投資納入其中。”陳曉燕說。

  美國洲際交易所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杰夫表示,回歸本質,要記住碳市場是為企業服務的,因此要把聚光燈聚焦在富士康、華為這樣的實體經濟上。“事實上,現在中國的碳市場已有10億噸,這10億噸是一個實體經濟,但從交易上來說都沒有進行一個價格保護。實體經濟在呼喚金融專家提供幫助和服務,只要把這10億噸后面的企業服務好了,這就是交易所或者投資人掙錢的機會。”黃杰夫稱。



作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admin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