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跡象
李河君的“光伏戰車”除了在禹城進展緩慢外,在南京經濟開發區、常州武進高新區、浙江長興開發區也出現了遲緩跡象。
位于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漢能江蘇南京薄膜太陽能研發制造基地,注冊已經超過3年,曾經被列入南京市2012年度重大項目。按照當年項目規劃,這屬于漢能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和研發制造基地,分三期建設,總投資135億元,占地66萬平方米,全部達產后年產能為1.25GW,其中一期產能300MW,投資27億元,計劃于2012年建成投產。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局局長陳懷恩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項目至今尚未投產,廠房建設才剛完成,我們時刻關注項目進展情況,也進行過催促,漢能承諾了加快速度。項目原來生產硅基薄膜電池,此后漢能提出修改技術路線改為生產銅銦鎵硒薄膜,并稱這能帶來更高附加值。既然這樣,那就再等等吧。”
“改方案后,項目才剛剛完成可行研究報告。”南京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部長張漾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在距離南京140公里的常州武進區,4年前也與漢能簽訂了總投資達120億元的協議,總規模為1GW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分三期建設,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50億元,稅金超22億元。漢能武進項目簽約后,經過一年多的建設,2012年1月14日,首片電池下線。
當記者詢問該項目目前的進展情況時,武進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通過當地宣傳部回復記者稱,該項目去年的產值沒有達到2000萬元,因此政府部門暫無其生產經營統計數據。
“企業連規模以上都沒達到,你采訪也沒有大意義,薄膜太陽能在武進不是重點發展項目。”武進宣傳部一位周姓負責人說。
在常州另一側的浙江長興縣也擁有一個漢能薄膜太陽能基地,與南京、武進漢能生產基地呈三角形分布。這個被稱為浙江省2011年重大工業項目的薄膜太陽能制造基地于2010年10月開始建設,次年12月首片產品下線。投產當天,彩旗從長興縣經三路口一直插到漢能廠區,頗為壯觀。
按照規劃,漢能長興基地總投資118億元,全部投產后產能將達到1GW,一期項目建設250MW,投資28億元,一期建成投產后年銷售收入約21億元,年稅后利潤達4.5億元。據長興政府方面知情人士透露,長興項目今年1至5月產值為2.56億元,僅僅是當年預計的1/3。
記者在漢能浙江長興廠區采訪時看到,除了三名保安外,鮮有人員進出廠區,臨街的兩棟樓房似乎沒有安裝窗戶。保安解釋說,后面那棟樓安了窗戶,人都在那棟樓住。
對于上述建設項目遲緩的原因,記者多次聯系漢能采訪,并告知截稿時間,但未予答復,只有漢能公關公司負責人稱,禹城、武進、南京、長興等這些地方項目都不具有代表性。
作者:劉俊卿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