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銷售生產線方面,漢能太陽能向漢能集團銷售光伏組件及生產用的整線設備、工具等。2012年時,前者已交付的生產線涉及海口、雙流二期和雙鴨山等三個薄膜電池項目。
而技術研發上,漢能太陽能在四川成都租賃了一個60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出租方就是四川漢能光伏有限公司(漢能集團的關聯方,下稱“四川漢能”);同時,漢能太陽能也向四川漢能租賃40兆瓦的生產線,用以成都研發中心使用。由于漢能太陽能還打算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承接光伏發電項目,所以其也向漢能集團采購光伏組件。
從上下游關系來看,僅有一個重要客戶,對漢能太陽能有利有弊。好處在于,漢能太陽能可專注于對漢能集團的服務。但弊端也很明顯。
2012年,漢能太陽能的應收合約工程客戶款項及應收客戶款項總額是37億港元。漢能太陽能表示,這些款都逾期少于90天,而且漢能集團在2013年1月底時也結清了2.95億港元的應收客戶賬款。但到了2013年6月底,漢能集團逾期的款項仍高達37億港元。
資本運作劍指何方
2013年4月,漢能太陽能正式成立了漢能全球光伏應用集團(下稱“漢能應用”),進入全球太陽能發電及光伏應用市場。向下游發展的思路,也意味著其不僅僅局限于作為薄膜電池生產線提供商這一角色。不能否認的是,目前漢能集團、漢能太陽能在光伏產業上的拓展依然有限。但是,李河君在資本運作的速度上,反而要比發展實業更快一些。
2013年2月,漢能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對漢能太陽能從原有股本的20.28%增持到了50.65%,漢能集團也由此成為了漢能太陽能的控股公司。經過數輪增持后,漢能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漢能太陽能近53%。
而2013年12月底,坊間突然傳聞有投資數百億元計劃的漢能集團實際缺錢,李河君可能已將部分漢能太陽能的股票,抵押給了金融機構用來資金運作。隨即,漢能太陽能暫停了交易。
2014年1月2日,漢能太陽能證實,漢能集團持有總計174.93億股漢能太陽能的股票,其中51.05億股確實抵押給了四家金融公司,從而獲得了5.2億港元的可動用貸款額度。而實際使用貸款額3.45億港元則用以再增持漢能太陽能的股份。
“除了4家金融公司之外,并沒有進一步的抵押、沽出或者借出任何抵押股份。”媒體引述漢能太陽能主席代明芳的話稱,“相信李河君只是短暫的周轉不靈。”
不過也有媒體稱,從2013年6月到11月(即漢能集團增持的時間段內),漢能太陽能的股價由0.5港元升到了1.4港元,市值也大幅提升至300億港元以上。
資金使用還不僅僅是在對漢能太陽能的股票抵押方面。據記者統計,從去年8月起至今,李河君通過多輪信托計劃受讓約6億股以上的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股權(該公司的股權總計在29億股左右,因此受讓約20%左右)。該系列信托項目中,發行規模最大的信托項目為25億元,受讓股權5.8億股。不過,上述數據尚未得到漢能集團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