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對生態文明理念和制度起到支撐作用的是生態文明產業,這也是市場之手最容易發揮作用的領域。生態文明可以分解成的各項產業指標,如森林覆蓋率、綠地覆蓋率、飲用水達標率、垃圾和污水處理率等指標上,每一項指標的完成,都有賴于若干產業和企業。
從廣義上來說,生態文明包括能源產業、節能產業、環保產業、生態農業、園林綠化等等多個產業。2013年,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執政者理念,并落實成施政者制度的結果,就是二級市場上環保、節能、生態農業等板塊一年以來的強勁表現。在經歷了一年的結構性牛市后,生態文明產業是否能繼續2013年的搶眼表現,成為眾多投資者關心的焦點。
回顧過去,在以工業文明為圭臬的理念和制度支撐下,中國房地產和汽車等重工業經歷了多年繁榮。如今,生態文明接棒工業文明,必然是生態產業今后幾十年繁榮的保證。從較長時間跨度講,一個貫穿幾十年的生態文明投資機會已經到來。
具體到2014年,生態文明投資可以關注的首先是環境稅開征給地方政府帶來稅收增加,將使地方有更多資金投入到大氣、水和土壤污染治理中。其中,考慮到全國范圍內越發嚴重的霧霾天氣,大氣污染治理產業投資值得首先關注,而對于整個環保板塊,則要警惕2013年估值過高帶來的回調,建議重點關注有并購預期的相關公司;其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可能重點討論生態農業,由此展開的種業、高效灌溉、土壤修復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投資值得關注;第三,隨著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召開和相關措施在2014年的落實,與城鎮化有關的綠色建筑、綠色材料和園林類投資,也會迎來階段性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