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但仍有媒體和輿論質疑我國清潔能源的消納嚴重受電網制約,原因就是傳統電網難以承載大規模不可控電源的接入。這使得智能電網應運而生,承擔起了其歷史使命。智能電網不只是利用數字化、信息化對傳統電網升級,而是通過提高電壓等級和遠距離輸送能力等大電網控制技術,實現在局部地區比例偏高的不可控電源在更大區域內消納,以降低不可控電源在電源側的比例;通過實現電源側和用戶側的雙向互動,打破僅依靠電力的供應側被動跟隨電力使用側變動保持電力系統平衡的傳統模式;通過電網的智能化改變電能從生產、輸送到消費的單向傳輸模式,分布式電源將使電力的消費者也能成為電能的存儲者和生產者。總之,智能電網最終實現的不是電力系統某一個環節的改變,而是發電、輸電、用電三方的全面改變,由電力供應方、電網企業與電力消費者三家共同維持電力系統的穩定。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未來的智能電網,是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將推動能源開發方式變革、能源配置方式變革和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最終推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這是對智能電網所承擔歷史使命的高度概括。
冀北地區可再生能源富集,是我國第二大風電基地,風電并網容量已達到667萬千瓦,光伏報裝容量102萬千瓦,風電、光伏發電核準和在建規模分別達到1500萬千瓦和300萬千瓦,全面建成后清潔能源裝機將達50%以上,只有依靠智能電網的建設發展,才能徹底解決消納問題。國家電網規劃的張北—南昌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將從根本上解決張家口地區大規模風電、太陽能發電送出消納問題。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將規模化風電、光電、儲能三位一體聯動,成功實現不可控電源平滑、穩定、可控輸出,成為世界矚目的解決清潔能源規模使用的典范。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將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努力推動特高壓項目的實施,加快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二期工程建設,積極投入智能電網研究、發展和實踐,為加快智能電網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能否牢牢把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在未來全球競爭中的地位。正如作者所提出,“智能電網承載并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國新能源、智能電網發展均走在世界前列,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處于有利地位,具備了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勇立潮頭、引領發展的條件。我們堅信,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曙光將通過智能電網照亮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