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形勢下,新能源并網“不受待見”似乎也不足為奇。而近年來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崛起對智能電網的建設形成倒逼。
2013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目前,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市場正步入實施階段。
重塑格局
未來中國的能源將是以分布式化石能源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模式發展。
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智能網絡的普及和分布式能源的大規模上馬,將倒逼我國電網對封閉性、安全性進行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它或將改變我國電力集中供應的格局,促進分布式能源發電的蓬勃發展。
許多歐洲國家和企業已經開始行動。如德國制定的“E-Energy”計劃,計劃總投資1.4億歐元,于2009年至2012年間內在全國6個地點進行智能電網實證實驗。
早在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也提出了建設統一智能電網的理念。
隨著智能電網推進,新奧集團、雙良節能、中國華電、施耐德等一大批國內外企業也開始向分布式能源邁進。
王玉鎖告訴記者,目前歐洲計劃在未來30年每年投資50億~80億歐元來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建設,而中國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可以將太陽能、風能、水資源、地熱、生物能等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收集起來,通過智能網絡進行整合、分配,最大限度地實現能源的有效利用并維持經濟的高效、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