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主要是采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該模式倡導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原則,能有效提高同等規模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并解決電力在升壓及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被視為光伏業發展主要動力。數據顯示,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式占光伏累計總裝機容量的68.9%,在美國超過83%,德國超過85%,日本更高達90%以上。
“太陽能分散、不連續的特性最適合分布式發展,特別是工商業領域,具有大面積屋頂的分布式發展,任何光照條件,任何地區都能使用。”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表示,但由于補貼政策一直不明確,分布式發電在中國的發展比較緩慢。
7月31日,財政部已發布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方式,即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電量給予補貼,補貼資金通過電網企業轉付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單位。8月13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了關于印發《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明確了分布式發電在項目建設管理、電網如何接入、如何進行運營管理等的具體方法。但惟有補貼價格遲遲未出。
“補貼價格是業內最為關心的問題。”能源專家林伯強對記者表示,政策遲遲不出,大家只能觀望,不敢太快行動,如今,0.42元/千瓦時的補貼令業界振奮,比之前征求意見稿中的0.35元/千瓦時,提升了20%,有利于調動投資者的積極性,確保收益。
錢晶表示,實行0.42元/千瓦時的補貼,投資回報率很大。“以上海地區為例,按當地的工業用電電費計算,一套20千瓦的系統,以0.42元/千瓦時的分布式電價補貼,約5.5-6年能收回投資成本,未來的20多年,將都是純收益階段,這還是在未來常規電費不漲的前提下。”
光伏電站電價補貼0.9元/千瓦時
并網難和電價補貼都已得到了政策層面的支持,預計2013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可達8.5GW,較之2012年的4.5GW增長88%,而2014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或可達到10GW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