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樣的調節電源容量有限,有看法認為,如果并網的風力與太陽能所發電力接近30%,電能質量將會出現問題。在歐洲,可再生能源比例已出現超過30%的苗頭,屆時應如何維持電能質量的問題已浮出水面。
如果增設天然氣火力發電,或設置電力系統使用的大型蓄電池,雖然可以吸收風力和太陽能的輸出功率變化,但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因此,歐洲目前的研發熱點,是低成本儲能(蓄能設備)技術,和配合可再生能源輸出功率控制用電方需求的技術。
成本低于蓄電池的儲氫系統
在丹麥的洛蘭島(Lolland),利用氫氣儲存風力發電電能的實證項目已經開始實施。其機制是,當風力發電量大,供電量超出需求時,就用剩余的電能電解水,制備成氫氣儲存在儲罐中;在沒有風的日子等無法發電時,再使用事先儲存的氫氣,利用燃料電池進行發電,充分利用電能與廢熱。
這個項目的實施地點是韋斯滕斯考(Vestenskov),位于洛蘭島最大的城鎮納克斯考(Nakskov)以南5公里處。在當地遠離住宅區的海岸附近的空地上,設置了電解水制備氫氣的裝置,以及壓縮氫氣進行儲存的儲罐。
氫氣通過導管輸送至住宅,利用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發電,供應電能與熱能。從2011年開始,已有35棟住宅設置了功率為1.5千瓦的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PEFC)。
第二階段的實證實驗將于2013年年底開始實施,計劃在約1萬棟住宅中設置內置小型制氫裝置(水電解裝置)的燃料電池系統。如此一來,就可以節省設置氫氣輸送導管的成本。還可利用制備氫氣時產生的廢熱加熱溫水存儲在住宅內的儲罐中以供使用。并且還計劃將制備的氫氣用于燃料電池車。與蓄電池相比,儲氫系統具有成本更低、可以長期儲存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