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島的中小光伏企業,開拓貿易壁壘相對較少的新市場成為一條新出路。王忠鋒告訴記者,目前,非洲、澳大利亞等光伏“新市場”發展迅速,同比有10%—15%的上漲幅度,很多同行都在積極開拓日本、非洲、澳大利亞、中東等市場。
在不少企業將眼光瞄向新興市場的同時,國內光伏市場也成為中小企業的期待。據陶訓圣透露,在國內,大企業已經開始了頻頻的“搶單”動作,盡管“分布式”光伏還尚欠政策火候,但0.42元/千瓦時的分布式電量補貼,也讓國內“分布式”呈現可操作性曙光。
無論是光伏行業的大洗牌,還是開拓新市場新渠道,對于中國光伏的整體轉型升級而言,都值得期待。業內人士認為,光伏企業應該抓住當前的機會,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和業務轉型,將主導產品從低端光伏組件為主轉變為并網離網電站、屋頂電站、光伏應用、光伏項目整體系統解決方案等業務,占領高端市場,帶動光伏產業升級;積極開發和引進先進的關鍵設備,實現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加大對現有光伏組件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產品的光電轉化效率,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后“雙反”時代光伏企業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