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籌碼
不過,與對韓國和美國的多晶硅“雙反”相比,我國對歐盟的態度則猶疑頗多。
一位光伏行業協會的人士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欲將多晶硅“雙反”作為一個籌碼,以此來牽制歐盟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進程。此外,德國瓦克公司等歐盟多晶硅企業的來華游說,也讓我國相關部門的態度猶豫不決。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從歐盟進口了8.7億美元的多晶硅,而同期我國向歐盟出口的光伏產品則近200億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對歐‘雙反’雖然是一個籌碼,但中國和歐盟明顯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籌碼影響力有限。”上述人士表示。
而江蘇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則諫言,在歐盟5月底公布了11.8%的臨時反傾銷稅之后,我國也應該公布一個臨時反傾銷稅,針鋒相對。“這樣就把皮球踢給了歐盟,也可以讓他們在決策時更加顧忌。”
7月19日,一則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出的函件,送到66家中國光伏企業負責人的手上,內容是此次光伏“價格承諾”談判中歐盟的價格底線是0.57歐元/瓦,這被認為是本次價格談判中歐委會最后的讓步。
不過這個方案仍遭到了大多數中國企業反對。阿特斯陽光電力董事長瞿曉樺對記者直言:“將對所有不公平的規則抗爭到底。”
兩難抉擇
目前,中國光伏企業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在8月6日后,未達成解決方案,反傾銷稅率升至47.6%;另一個是在8月6日之前,接受“0.57歐元/瓦”的限價。
“這兩條路都不好走。”尚德電力一位人士分析, 47.6%的稅率十分慘烈,目前我國在歐盟組件平均價格是0.6歐元/瓦,如果加上重稅,總價將接近0.9歐元/瓦。“而歐盟本土產的基本在0.7~0.8歐元/瓦左右,這樣一來,中國的產品將毫無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