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轉化率為例,《意見》要求,新上光伏制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2%。
南玻一位人士認為,現有常規電池生產線,幾乎沒有可以達到這個要求,高效線部門可以達到,但目前投資成本高。
事實上,目前包括晶龍的“賽秀”、英利的“熊貓”等業內津津樂道的高效電池轉換效率均未達到20%。尚德的“冥王星”對外宣稱可以達到20.3%的轉化效率,但量產率一直不高。
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雖然《意見》規定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但具體補貼額度未定;由于光伏產業的過剩,金融行業對光伏的貸款一直緊縮,資本市場在過去一年已否決了超過10家光伏企業的IPO。
上述保利協鑫人士認為,《意見》雖然規定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但是分布式光伏是否在今年統一執行0.45元/度的電價,西部電面電站的每年補貼降幅是多少,這些都是未知數”。
“同時,投資大型電站,需要銀行提供70%以上的融資,否則沒有哪個企業輕易涉險。”上述保利協鑫人士說,只有銀行融資予以解決,考慮到每年國家的光伏補貼,光伏電站才會成為投資熱點,而在過去一年中,光伏企業為光伏電站墊資過多,而少有動力興建。
最重要的是,對光伏項目的補貼,最大的來源為可再生能源基金,而該項基金一直入不敷出,已征收資金和實際補貼需求缺口越來越大。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缺口為13億元,2010年缺口20億元,到2011年缺口已達100多億元,2012年更是增至200億元左右。
不過,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國務院日前已經下達明確指示,要求財政部盡快建立足額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對利用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企業要足額補貼到位。同時,發改委有關人士透露,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或將再度提高,調整意見已上報國務院。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可再生能源基金肯定會擴容,而具體方案會在8月出爐。
有消息稱,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主要來源,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有望從8厘/千瓦時上調到1分6厘/千瓦時,這意味著每年至少多征收400億元左右的資金,由此解決新能源補貼欠賬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