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投產的P3工廠,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片廠。2010年建成的P4工廠,600MW的設備至今仍是全球最先進組件產能的代表。而P3、P4工廠既是無錫尚德的主要資產,更是尚德電力最有競爭力的資產。
尚德電力曾經創造了太多的光伏產業第一。2005年12月,尚德電力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光伏企業;2007年12月,尚德電力每股股價達到85美元,施正榮再次榮升當年中國首富;2010年初開始尚德電力的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
尚德電力的意義是神奇的,使得一家與之具有競爭關系企業的老總都表示:“尚德倒下,將是中國光伏的一大損失。在海外,尚德這一品牌具有極高的含金量,即便作為競爭對手,我仍然希望尚德挺住”。
在國人看來,尚德電力既是股東的,也是無錫市的;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
生存的市場空間足夠大
市場之于企業的重要,有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有如當前歐美光伏“雙反”必將引來傾國的反對。
在產業整合期內,一般產業的市場空間是嚴重萎縮的,但光伏產業受政策主導決定市場空間卻是保持增長的。特別是6月14日國務院常務工作會后的國內市場增長更將確定無疑。當前,全球市場空間呈現著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方面,處于絕對增長之中。雖然沒有了過往的每年50%甚至100%以上的增長,但也保持著20%左右的增長幅度。2010年全球光伏電站安裝量是17.5GW,2011年是27.5GW,2012年是30GW,2013年應是35GW。特別是國內市場去年是5.6GW,今年將是10GW;另一方面,處于相對增長之中,因為中國光伏產品產能已經從原來的近60GW下調整至40GW。它意味著尚德電力這樣著名規模企業的競爭力理應增強,事實上全球前20名組件廠商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2012年第一季度的58%提高到70%。
市場的存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此消彼長,自然成為人們不肯輕言放棄尚德電力的基礎原因。
破產不能承受之重
本次債權人大會公布的申報債權總額為173.96億元,意味著尚德電力凈資產已經所剩無幾,債權人的損失必將是嚴重的。一位來自美國的債權人說:“破產重整的結果好于破產清算,否則只能拿到個位的債權比例,1%、2%都是有可能的。”對此,無論是第一大債權人(申報債權52.8億人民幣)韓國供應商OCI,還是持有76億人民幣債權的銀行恐怕都不會輕易承認這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