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一般選擇海運,需要的時間約1個月,在6月份發貨,意味著只需要征收11.8%的稅率。但也有企業擔心追溯期。“目前,由于對歐出口已施行登記制,所以也有一部分企業選擇觀望。”沈福鑫稱。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對記者表示,自雙反初裁后,根據對近30家光伏企跟蹤,國內光伏企業對歐出口情況出現惡化,跟蹤的企業包括尚德、賽維LDK、英利、晶澳等標志性企業。
中投顧問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個月,國內光伏產品對歐出口下降較為明顯。其中電池組件出貨量較5月下降了40%,價格下降了20%,市場份額從原來的70%下降至目前30%。
“雖然多晶硅沒有在此次雙反初裁之列,但由于受到產業鏈波及,也同樣出現了下降,較3月份而言,國內多晶硅對歐盟出口數量下降約50%。”任浩寧補充說。
“在今年6月份,中國光伏產品對歐出口受到了雙重影響。雖然雙反的初裁結果好于預期,但在此之前,很多國內企業已經放棄針對歐洲市場的生產計劃;另外,德國、意大利兩大市場削減了對光伏產品的補貼,這也降低了歐洲進口商的進貨積極性。”對于上述國內光伏產品對歐出口的變化,向日葵董秘楊旺翔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