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正在進行,初裁即將于6月6日出爐。屆時,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有可能被征收稅率為37%至68%的臨時懲罰性關稅。
這或將成為中歐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了總價值210億歐元(約合1665億元人民幣)的太陽能面板和相關部件,出口量占中國光伏制造業總產量的70%,占中歐貿易總額的7%左右。
貿易大戰一觸即發,作為攻方的歐盟,卻臨陣起了內訌。
5月24日,成員國就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建議案進行投票。當天,吸引更多輿論目光的則是,代表歐洲1000多家光伏企業的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公開抗議,稱歐盟正在葬送歐洲20多萬個工作崗位。值得注意的還有,最初提起對華光伏反傾銷申請的是德國企業,但德國總理卻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不遺余力阻止歐盟向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
中歐此次貿易糾紛的形勢非常復雜,硝煙彌漫的戰場籠罩層層迷霧——無論是商務部專家,還是受邀赴歐盟談判的中國行業商會,以及光伏企業,都向《中國經濟周刊》反映了歐盟在反傾銷程序上、決策上的不透明。
“歐盟對中國光伏反傾銷仍待走完程序,如果一旦歐方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中方一定會有對應的報復性措施。貿易戰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情形,但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歐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鋼說,“如果最后中方不得不應對,使中歐雙方利益都受損,歐盟愿意看到嗎?”
“‘雙反’也救不了它”
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啟動對中國出口的所有光伏組件和部件進行反傾銷調查。歐盟認為,中國光伏產業對歐盟產業造成損害,并披露了100多家歐盟認為對其產業造成損害的中國企業。
按照歐盟的司法程序,反傾銷案的初裁最后期限是今年6月6日。如果初裁通過,歐盟立時就將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懲罰性關稅,直至今年12月對該案進行最終裁定。在這6個月內,中歐雙方可以繼續磋商,尋找爭端的解決辦法。最終裁定時,這項臨時懲罰性關稅可能延長為有效期5年的中長期措施,當然,結果也可能向好,稅率被降低,或者終止征收。
反傾銷調查的最初申請方是德國企業SolarWorld。為了向中國開展“反傾銷”訴訟,達到歐盟要求的“代表行業至少25%的企業”,SolarWorld還發起成立了行業組織EUProSun,聯合了20多家歐洲的太陽能面板和部件生產企業。SolarWorld同時還提起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申請,將在今年8月進行初裁。
“SolarWorld在前幾年無論是規模,還是銷售額,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光伏行業發展非常快,SolarWorld在技術更新、市場開拓、成本控制等方面,動作太慢了,跟不上中國光伏企業發展的步伐,也跟不上全球光伏市場的反應速度,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它有了生存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提出‘雙反’。”國內光伏企業阿特斯(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