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我們現在九成以上出口就說國內應用發展慢,只能說是這個產業發展太快了。企業應該適應產業的發展規律,要明白不是靠產業來推動市場,而是產業要適應市場的發展節奏。”
是產業來推著市場往前走。不能說我們能造7億噸鋼鐵,國家就要造就一個能消納7億噸鋼鐵的市場,能造10億噸鋼鐵,國家就再造就一個能消納10億噸鋼鐵的市場。比如風電,我們每年都是100%的增長,可不能一直這樣增長下去吧,如果過幾年還這么100%增長,就會出現很大的過剩,帶來很大的問題。
企業要明白,市場的發展是有限的,而產業的供應能力可以隨時增長,是無限的。我可以打個賭,如果現在宣布明年中國裝1000萬千瓦的光電,保證國內今年能搞2000萬千瓦的制造能力出來,因為資金能力太過剩了。目前有好多個企業都號稱要達到500萬千瓦的能力,幾個大企業加起來就能搞出2000萬千瓦的制造能力來。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有多大的產能,就指望國家給造就多大一個市場來消納。企業自身必須要對市場有一個理智的判斷,對市場的發展有一個合理的預期。
我們現在還是慢一點好,不要那么快,快了會出好多問題。我們現在需要的是把基礎工作做好,就算我們從2015年才開始每年裝500萬千瓦,到2020年也仍然能裝到3000萬千瓦。大家著什么急呢?目前我們的風電每年能做到1400萬千瓦,但風電實際做到2000萬千瓦根本不成問題,光電每年做到2000萬千瓦也不是很困難的事,甚至比風電更容易。所以,不要著急,我們需要在起步階段就走穩了,包括設計完善合理的制度和良好的市場環境,這樣才能為產業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無論是風電行業還是光電行業,要想健康發展,我認為都有五個方面的利益必須協調好:讓制造商有一定的收益;讓項目開發商有一定的收益;讓當地政府有一定的收益;讓當地老百姓得到一定的實惠;讓電網企業有一定的激勵。
只有做到這五個“一定”,才能讓產業健康發展,不能只讓其中某一方受益而其他方不受益,必須協調好兼顧好這五個方面的利益,才是一個產業真正健康發展的標志,也只有這樣,一個產業才能成功地發展起來。
我們的光伏產業過去很弱小,所以要大力地支持和扶持,象小孩子一樣要抱著。現在很強大了,產量已經是世界的40%了,世界的十強里面有我們的五個,世界的十五強里面有我們的7個,已經是一個很強大的產業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啟動國內應用市場,我們需要一個德國式的光伏發展路線圖,并隨著市場的擴大,讓光伏成本逐步下降,(這樣的發展路線圖)能夠給企業、政府和社會各方都有一個合理的預期。
作者:吳軍杰 來源:中國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