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項收購策略,主要得益于國開行授信的“支持”。上述知情人士透露,8月份漢能控股通過國開行授信作“信用保證”,以成本價向Miasole購買近800萬美元庫存收購訂單,一個月后漢能控股不再追加訂單時,Miasole高層直接飛到中國希望漢能控股多多支持,以解員工工資等燃眉之急。
此時,漢能控股再度提出收購Miasole,并著手與Miasole創投股東再做溝通。直到KPCB基金管理人所提出的兩年內Miasole不準裁員與新增團隊業績激勵費等要求被滿足后,這項收購終于敲定細節。記者了解到,其實漢能控股總收購款為4500萬美元,其中按照Miasole償還債務額度為收購對價部分定為3000萬美元(主要包括銀行2300萬美元未還貸款與1200萬美元應付賬款,但銀行方面又削減500萬美元額度),其余1500萬美元作為未來兩年Miasole團隊業績激勵費用。
“其中國開行授信占據近50%收購總成本。”他透露。
國開行授信“撐腰”
在收購Miasole的5個月前,憑借國開行授信,漢能控股早已品嘗海外超低價收購的甜頭。
記者獨家獲悉,今年5月漢能控股收購德國Q-Cells旗下子公司Solibro股權,收購價格并非外界猜測的5億美元,而是約2500萬歐元。
究其原因,當時Q-Cells本想完成一輪債務重組(用新債替換部分舊債),但與原先債權人協商未果,被一位持有Q-Cells債權很低額度的債權人告上法庭,結果法院判定Q-Cells必須進行破產清算重組。
“當時德國整個銀行業飽受歐債主權危機沖擊而收緊太陽能光伏貸款,不愿給Q-Cells提供短期貸款償還債務。”他透露。此時漢能控股聞訊參與進來,最終約2500萬歐元買到Solibro股權。然而,與Solibro同等規模的美國光伏企業solyndra估值高達5.35億美元,市場因此認為Solibro市值應在4-5億美元。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由于Q-Cells急需現金償還債務讓自己擺脫破產重組尷尬,只接受現金支付形式。而國開行300億元授信,讓對方看到漢能控股的實力。
對漢能控股而言,Solibro有助于提升漢能控股在銅銦鎵硒(CIGS)等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量產的轉化率優勢,前者量產轉化率最高達到15.5-17%。
“單靠漢能控股的自有資金實力,Q-Cells未必會認可漢能控股的資金實力。”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Q-Cells眼里,漢能控股和他們處境類似——由于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產能過剩與歐美太陽能補貼降低,銀行不愿向太陽能產業再提供信貸支持,“當時國開行授信憑證,讓Q-Cells感到吃驚。”
一位接近漢能控股的人士直言,國開行之所以給予300億元授信支持漢能控股海外收購,一方面是國開行認可薄膜太陽能產業的廣闊發展空間——相比多晶硅太陽能產業,同樣轉化率的薄膜太陽能具有低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漢能控股水電站經營資產每年能產生數十億元現金流,讓國開行相信能按期還本付息。
國開行對漢能控股的“支持”,不僅僅是信貸方面。如漢能控股承諾向Miasole公司高管執行兩年期的1500萬美元業績激勵,但相關款項再匯往境外時一度面臨嚴格的資金用途審查,最后由國開行等相關部門做協調溝通,上述匯款才及時匯往境外。
“如果這筆款項無法按期匯往境外,這筆海外抄底收購又將無果而終。”他強調說,“漢能控股也難以取得賬面2-3億美元的浮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