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而言,國開行的表態尤為重要。開行方面表示,協鑫集團作為總行的戰略成長性客戶,“其多元化的產業布局與發展方向也與國開行的支持方向一致,是國開行的重點服務與支持對象。”
對于市場傳聞的“六大六小”重點扶持名單一說,12月7日,前述國開行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六大六小”只是國開行重點關注的企業。國開行對光伏產業貸款有嚴格的評審標準和嚴密的評審機制,只要符合條件均可支持。
上述國開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保證500億元光伏貸款的安全,目前,國開行對光伏產業的上游企業,原則上不新增貸款;對光伏下游的發電企業,國內的項目大力支持,積極提供貸款,國外的項目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提供貸款。
一句話,要對光伏上下游客戶、境內外項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背后的邏輯是,光伏上、中、下游企業的生存狀況和產業前景大為不同。
早在2010年,中國銀行內部一份行業授信評審指引就光伏上游多晶硅原料制造企業資產負債率逐步上升、主營業務利潤率下滑還有不穩定的現金流狀況提出風險警示,“就整個產業鏈條而言,垂直一體化是最安全的盈利模式,產品成本低,新技術創新及應用迅速,獲取技術進步時間差上的超額收益能力更強。”
而對境內項目的大力支持的背后,則是嚴重產能過剩的光伏產業能看到黎明的唯一機會。
12月7日,一位江蘇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此前監管機構曾對該地區光伏產業展開相關調研,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光伏產業“兩頭在外(市場和核心產業),又面臨兩重危機(銷售危機和成本危機),唯一的希望在于國內市場的開拓。
此前,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稱,“十二五”期間我國太陽能發電總投資需求將達約2500億,從業人數達到50萬人。
“如果2500億刺激計劃能落地,行業應當會有所好轉。”上述銀行業人士稱,江蘇光伏產能占到全國三分之二,前途只能是在國內。
然而,輸血企業并不等于挽救行業,政府聯合銀行直接插手救助企業的舉措,受到外界的批評。
此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連續三條微博予以質疑,“產業調整是市場行為,政府聯合銀行直接插手,扶持某幾家企業,對其它企業太不公平。家電的教訓忘了嗎?”
范劍平說,當前,去產能化任務沒有實質性展開,這個任務被我們特有的政企關系所阻撓。“如果地方政府過度干預,都想擠垮其他地區的企業,后果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