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環境可持續發展。對于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中國不斷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中1/4在中國。風電、太陽能、水電企業構成了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主力。我們看到剛才介紹的,太陽能產業、風電產業在中國發展非常迅速。全球15家最大的太陽能企業中,九家在中國,前十大風機廠家四家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都在30%左右,給中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最后一個緯度是能源獲取安全緯度。在中國我們還是對傳統能源依存度比較高,特別是對煤炭的依賴度。在2010年煤炭占能源總消費的65%,也是中國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在中國煤炭供應充足而且廉價,所以這個跟壓力重重的可再生能源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對中國能源轉型提出了挑戰,繼續使用煤炭能保障能源安全和成本低廉,都對可持續發展具有負面影響。推廣可再生能源將提升可持續性,除非他的成本和傳統發電相當,否則很難被市場接受,我們面臨兩難的困境。
圍繞中國面臨的挑戰,我們提出了四大支柱的概念,是否實現全新能源架構的目標,我們要依靠以下四大支柱創造有利的環境,包括政策舉措、技術和基礎設施、市場架構、人力資源能力。四大環境必須相輔相成,需要采取一系列互補性的發電方式,應用能源存儲技術,采用完善的體制結構,結合新培訓的技術人員,對系統和公眾接受度進行管理。各方面的措施相輔相成。如果我們無法將四大支柱進行整合,便無法構建強大的有力含量,對新能源的轉型會構成阻礙。我們看一個反面案例,印度輸配電網絡部足以承載日益增加的電力,輸配電的投資沒有跟上發電的投資,導致大量的缺電、停電。
對中國來說,舉了一個特別的案例,在未來考慮能源架構的時候,應該可以考慮擴大對天然氣的利用,因為天然氣的使用能夠比較好的堅固能源三角形的各個方面,將在未來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可以支持經濟增長,而且對環境壓力也比較小,還能夠保障能源的安全。隨著新氣田的開發,在全球現有的開采量可保障250年的使用,中國擁有豐富的頁巖氣資源。目前評估說中國頁巖氣儲量是全球最多的。
中國對于如何管理能源轉型這個問題,是非常復雜的,也沒有完美的答案。我們提出的建議是,政府部門、能源行業應該借鑒能源架構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