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海農商銀行就選擇了最終將賽維一紙訴狀告上法庭,上演了中國光伏業的“債務違約第一單”。
一位接近此次案件的人士透露:“雖然這個案件開庭后,雙方現已初步達成意向選擇和解,但如果最后仍無法解決,還是要通過法律渠道再做判決。”
記者就此情況分別致電雙方進行詢問,發稿前仍未得到確切回應。
“過去的光伏產業發展太過迅猛,現在沖到了前頭卻發現子彈用光了。你說該不該補充子彈?”周浪反問記者。
隨后他堅定地表示:“我覺得應該,這正是該補充子彈的時候。現在新能源產業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各國都在搶占,決不應輕易放棄。”
“當務之急是要渡過資金關,要有過關的資金支持。最理想的就是恢復市場信心,這會帶來股價的提升與更多的銀行信貸,不僅會扭虧為盈,還能實現增值發展。”周浪補充道。
僅就當前狀況而言,賽維等光伏企業未來的道路仍舊不是很明朗。不過也有業內消息傳出,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工信部四部委和36家銀行機構代表在保定召開的交流會上達成共識,對光伏企業“保大棄小”,賽維則是指定“保大”的企業之一。
危機還是轉機
近期,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光伏新政”,尤其在拯救危機企業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可謂一場甘霖解了燃眉之急。
但這也被業內人士評價為是一種權宜之計,賽維與上海農商銀行的這次訴訟更加表明,我國光伏產業自身固有問題或許早已冰凍三尺。
該事件的出現也引起了多位業內人士的憂慮,尤其在資金鏈方面,他們均表示,擔心這次的信貸危機會成為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引爆行業信貸危機。
“或許從另一角度來看,危機也意味著轉機。”楊先生表示。
他對記者說:“前幾年一哄而上,現在嚴重產能過剩,雖然這個行業說見底還早,不過恐怕只有倒了一批,才能達到新的平衡,從而尋求新的發展。”
“國內幾家大型的光伏企業估計會有政府的幫扶,有些主業不是光伏但新涉足光伏行業的也能有主業支撐,說不定也能笑到最后。”他補充道。
“只要能挺過這一關,光伏行業的未來道路還是很光明的。”周浪表示,“關鍵出路還是在市場。”
他進一步表示:“國家現在重點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傳統大型發電站的模式相比,是一個全新的大市場。這塊市場開發出來,漸漸就能夠扭虧為盈。這個時間有可能是在明年,但多數人認為會更晚些。”
周浪還介紹說,傳統大型發電站往往建在偏遠地區,因而存在送電距離遠、負荷大和輸送過程中的電量損耗等諸多問題。相比較而言,分布式則極大地避免了上述缺點,在未來大有可為。
魯政委則認為:“政府應該放開手腳,讓企業自由競爭與發展,通過優勝劣汰鍛造優勢企業。”
他分析指出,政府的財政支持在拯救光伏企業上確實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帶來了實際的資金支持,還有一定的杠桿作用,增強其行業信心,帶來更多的外部資金融入。不過在他看來,這樣卻沒有辦法產生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在魯政委看來,“行業的兼并重組乃至破產都是市場經濟再自然不過的現象,任何企業都可能破產。為了保證經濟的良性發展,我們不應該保證每一個企業都存活,而是讓行業內不斷涌現出新的優秀企業”。
“對整個行業來說,破產意味著游戲重啟,完全放棄了以前的包袱,因而可以輕裝上陣,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魯政委說。
楊先生對此也表示贊同:“不少好企業生產能力都在,也有一批人才,因為資金鏈斷了低價重組,應該還是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