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蹺的是,記者在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詢的企業檔案信息卻顯示,重慶吉陽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狀態仍為“存活”。對于上述人士 “該公司已經注銷”的表述,該局工作人員回應,如果企業到工商部門辦理了注銷,那么檔案也會一并更改,不可能存在注銷企業仍為“存活”的記錄。
合作止步于意向性協議
“涪陵基地項目并未實施,但為該項目所注冊的公司卻仍存活,項目夭折對外也并無風聲透露,可能另有隱情!鄙鲜雠c張征宇有所接觸的人士如是猜測。
至于何種“隱情”,似乎與政策補貼存在聯系。重慶一名光伏行業內人士透露,我國自2009年針對光伏行業開始實行“金太陽”補貼政策,根據該政策,并網光伏發電項目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投資的50%給予補助,對偏遠無電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
上述人士稱,“金太陽”補貼政策主要采取“事前補貼”方式,即投資方在項目開建之前就能拿到補貼。“也就是說,只要有公司與地方政府簽訂太陽能發電等投資協議,這個公司獲取大量財政補貼的機會便特別大。以此推斷,不排除恒基偉業涪陵基地已取得‘金太陽’財政補貼(的可能性)”。
不過,這一推斷在重慶市涪陵區李渡工業園招商部熊主任看來并不成立!2009年10月,我們同恒基偉業就投資太陽能電池生產確實達成了初步共識,也簽訂了初步意向性協議,但是在我們就該項目進行了可行性調研后,我們拒絕了同恒基偉業的合作”。
熊主任稱,工業園組成的調研組發現,國內光伏行業產大于銷,缺少市場前景,同時恒基偉業在國內多地興建光伏基地的做法也讓其對該公司實力有所懷疑,再加上同恒基偉業進行細節性談判時,對方提出的優惠政策難以協調,最終才選擇放棄了合作。
“從簽訂意向性協議,到2009年12月份拒絕合作,要用2個月時間便取得‘金太陽’補貼不大可能!彼硎,涪陵項目談崩后,其所注冊的重慶吉陽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便一直處于空殼狀態。
而上述業內人士稱,重慶吉陽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近3年時間里并未注銷,可能有另辟戰場的打算。
/現場篇·甘肅金昌/
金昌恒基偉業:劃撥土地約等于白給?
東西長2.8公里,南北寬1公里左右,已經圍上了鐵絲網。金昌恒基偉業光伏發電場相關人士表示,原計劃年底完工的100兆瓦光伏發電工程現在已經無法實現,要到2013年3到4月份才有機會完成。
而在2013年,金昌恒基偉業還有新的建設計劃,將興建第二期200兆瓦的光伏發電場,目前正待審批。
作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