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不久,兩家公司還共同持有過吉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股份。但合作沒走多遠,就正式“分手”,時間在2010年前后。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頤稱,那之后,吉陽公司的品牌被恒基偉業收歸所有。
孫良欣說,由于理念上的不同,后來恒基偉業退出了一些地方的投資,中聯科偉達才接手這些業務。他向記者證實,“分手”之后,“張征宇有的地方也用‘吉陽’這個名字。”
王頤向記者稱,他就是從中聯科偉達公司過來的,與恒基偉業最終分道揚鑣的原因是“路走不到一塊兒”。
具體而言,“中聯科偉達生產的是國產設備,經過我們論證,其光電轉換率提不起來,原先給我們承諾的是提高1個百分點,可最終實現不了。”王說。
現在,“我們的片子出來之后,最低的轉換率不低于18%,而中聯科偉達的為15%,這就是市場上所說的A片和C片的區別,前者主要用于出口,后者用來內銷。”
正是由于對設備和轉換率認識不一致,恒基偉業選擇了“單飛”。擁有吉陽牌子的恒基偉業在其項目落地處,都注冊了全資子公司。
而這些公司大都以“恒基吉陽”或者“吉陽恒基”命名,全權代表恒基偉業運作當地的光伏項目。
地方政府的“特價菜單”
11月19日,大慶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恒基偉業設在這里的低碳光伏產業園正在與寒冬賽跑,“我們得搶時間,今年8月啟動的,就一個冬天施工的時間,2.5萬平方米的建筑施工。”
這是一年前恒基偉業光伏布局中的重要“落子”之一,投資130億元落戶大慶的低碳光伏產業園。與其他基地相比,此項目投資額堪稱巨大。
去年12月18日,恒基偉業與大慶高新區、高新區毅達慶聯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用三年時間在光伏產業園內建設8個光伏項目,初步計劃于2012年4月動工。
但項目并沒有如期開工。作為協議中過橋公司的毅達慶聯,由于其內部股東對恒基偉業光伏項目認識的不統一,“最終當地政府讓毅達慶聯選擇退出”。今年6月6日,原本的三方協議變為兩方合同,投資百億以上的光伏產業園 “現在主要由恒基偉業來做。”
為何要在大慶投下如此手筆?恒基偉業副總裁王頤的說法是,“這是雙方一拍即合的結果。”
作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