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成功上位顯示出,對于地方政府而言,要想獲得光伏發展的制高點,僅靠單一的電價補貼可能已經難以滿足高層對于光伏的定位,而是需要將光伏電站與民生、經濟轉型、環境治理等問題予以綜合考慮
![]() 策劃:本刊編輯部 ■ 2015/07 統籌:秋石采寫:本刊記者 張廣明 在一個能源變革的時代,地方角色的重要性,正在有意無意的凸顯。 在所有的能源互聯網業務模式中,最誘人的蛋糕,無疑來自于電力的電子商務。 近日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對電力市場的電子商務表述為,開展綠色電力交易服務的區域試點。這意味著,地方將在試點中扮演更大的角色。 除了“先行先試”的資質外,另一個需要地方助力的方面,則來自于現行法律的限制。 盡管新修改的《電力法》已經刪除了原第二十五條第三款中的“供電營業機構持《供電營業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營業執照,方可營業”這一條款,但對于另一制約電力的電子商務的條款“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卻并沒有做任何改動。因此,電力市場的電子商務會以何種方式來繞過此一障礙,以避免遭遇“專車”式的命運,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其實,作為一種有可能突破固有利益格局的有效手段,電力的電子商務與地方實際上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特別是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通過嘗試新的交易方式來降低電價的動力。 而近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文批準大同采煤沉陷區成為我國首個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大同的成功上位顯示出,對于地方政府而言,要想獲得光伏發展的制高點,僅靠單一的電價補貼可能已經難以滿足高層對于光伏的定位,而是需要將光伏電站與民生、經濟轉型、環境治理等問題予以綜合考慮。 上述兩組信息所釋放的意義在于,對熱衷于“圈地”的光伏企業而言,如何提前布局那些能夠獲得能源變革制高點的地方,則考驗著其對政策趨勢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