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越來越多的企業效仿通過下游帶動中上游的方式,以便能夠贏者通吃,將很有可能加劇目前的市場競爭狀況,并對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帶來不利影響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對于中
再現全產業鏈 其實,如果仔細對比的話,可以發現上述企業的許多共同特征,即新建的組件產能大都有相配套的下游項目。以阿特斯為例,該公司此次的組件項目產能為400MW,但卻規劃了高達500MWp的電站項目。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與中上游的光伏制造業相比,光伏電站所帶來的稅收以及就業等均有限,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毫無疑問更愿意選擇前者。同時,對于一些企業來講,出于獲得項目資源或是更優惠條件等方面的考量,自身也有新建項目的沖動。 此外,從相關數據來看,一些企業擴大產能可能也有其合理的支撐。 工信部近日發布的光伏產業運行情況顯示,2013年,我國的電池組件產量約26GW,出口量16GW,國內新增裝機量超12GW。如果單純以數據對比來看,去年國內的組件產量在考慮出口后,已經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 但這很可能僅是硬幣的一面。數據還顯示,2012年全球光伏組件產能達到65吉瓦的歷史最高峰,其中中國國內的產能為40吉瓦。與此相對應的是,2012年全球市場的組件需求量僅為31吉瓦,2013年達到約36吉瓦。以此來計算,全球光伏組件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55%,中國則略高一些,但也只有65%。 工信部同時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總體形勢雖有所好轉,但仍面臨多方面問題,不易盲目樂觀,包括發電并網等有關政策仍待細化落實、國際貿易環境仍存在惡化的可能。而總體來說,目前光伏制造業虧損狀況未有根本性改變,從長期角度看行業仍面臨深度調整。 對于上述企業而言,即便下游項目能夠按計劃進行,但對資金鏈卻是一個較大的考驗,很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并重蹈此前一些企業的覆轍。 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如果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那些下游電站項目投資較大的企業,都來效仿通過下游帶動中上游的方式,以便能夠贏者通吃,將很有可能加劇目前的市場競爭狀況,并對整個行業的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 工信部則表示,受政策引導和市場調整等影響,產業無序發展已得到一定遏制,眾多企業加大內部整改力度,部分落后產能開始退出。同時,部分企業兼并重組意愿日益強烈,出現多起重大并購重組案。 但現實的數據卻顯示,2013年,我國前10大光伏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23.6%,前50家銷售占比63.6%,產業發展逐步在向東部的江蘇和浙江、中部的安徽和江西以及西北部的河北、內蒙、青海等區域集中。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則認為,對于一些歷史包袱非常重的企業,可能銀行貸款比較高,或者有政府擔保或政府投資平臺貸款。這種情況下,如果兼并整合,就必然要對歷史產生的虧損有一個說法。而這個說法,很有可能就會把原來的歷史問題暴露出來,就會出現最后誰來承擔責任的問題。因為原股東已經沒有能力承擔了,而銀行和地方政府,是不是愿意把這個問題在這個時候解決掉,以便在新的背景下重新發展。應該說,這對于銀行和地方政府也是一個關乎智慧和勇氣的考驗。這可能也是一些企業對兼并重組有顧慮的原因之一。 |